2025年春运首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超17亿人次
(记者 陶媛)1月14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5年春运,于今日(腊月十五)开始,至2月22日(正月廿五)结束,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同比2024年春运增长约7%。
来自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1月14日(春运首日,农历腊月十五),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7239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1030万人次,公路人员流动量15952万人次(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13170万人次、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782万人次),水路客运量53万人次,民航客运量204万人次。
今年春运呈现以下特点:从总体规模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到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从时空分布看,今年春节较往年偏早,春节前后将呈现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叠加情况,集中度较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大多分布在区。
同时,自驾出行慢慢的变成了春运主力。在做好公路沿线充电服务保障方面,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各地加快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充电繁忙服务区调度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例如,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大范围的应用120千瓦及以上的快充设施,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建设了600-800千瓦的超充电站,尽量满足短时快充的需求。
此外,每年春运琼州海峡客滚运输都非常关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进出岛人员、车辆运输仍将保持增长态势,节前以进岛为主,高峰期预计将出现在腊月二十四至二十八,节后离岛返程出行高度集中,高峰期预计出现在正月初四至正月初十,高峰期运输量是平时日均运量的2-3倍。交通运输部门将统筹做好进出海南综合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在提升过海运输保障能力方面,通过码头的升级改造、增配船员、增开加班航班等方式,提升发班能力,预计春运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日均发班能够达到270班以上,高峰期能够达到340班以上,整体运能同比提升约20%。针对新能源汽车过海,采取了“专班专船”运输模式,新投入了2艘新能源专用运输船,高峰期每天可保障3500辆新能源汽车过海。在实施预约过海凭票进港方面,今年春运期间,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将实行全面预约制度,进出岛船票的预售周期分别延长至15天、30天,并增加了候补票功能。同时,海南省、广东省将加强港口码头周边道路车辆通行秩序管理。近期,海南省出台了提升租车服务的若干措施和便民指南,主要租车企业和电子商务平台也发布了春运期间海南租车价格和服务公开承诺,给大家进岛出行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总体方案》。《方案》以“平安春运、便捷春运、温馨春运”为目标,围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综合运输组织、自驾出行服务、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重点任务,加强动态研判和运行监测,强化综合协同和统筹调度,以最实举措、最大能力、最优服务、最佳状态、最高效率,全力做好综合运输春运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和交通物流安全畅通有序,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平安祥和过节提供坚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钙钛矿材料具备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天关”卫星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夜幕低垂,驾车穿行在贵州兴义环城高速公路的隧道中,柔和光线如点点星光洒下,为隧道披上一层温暖的光纱,照亮往来的车辆。
近日,习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整合科研资源和力量,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生态,力争在一批重大科学技术专项上取得新突破,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的直升机航空大地电磁探测系统,成功应用于高原铁路建设工程。
由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于2月1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线
大力扶持青年人才、实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4年中国科协在多领域取得进展
18日从中国科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在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科技期刊建设、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规范学术团体治理等领域取得进展。
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2024年12月25日起施行。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普及法座谈会17日在京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出席会议并讲线
迈着深深浅浅的步子走进葡萄园,脚下,枯叶作被覆盖着泥土;头顶,休眠的葡萄枝上零星挂着卷曲的叶子。果农们在葡萄架下来回穿梭,剪刀在手中翻飞,老练地修剪着葡萄枝条,随后,有条不紊地完成着开沟、窝肥、清园等“冬管清单”。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13位知名专家对1位8岁男孩的疑难病例展开缜密讨论。主持人是北京儿童医院院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倪鑫,专家们则来自神经外科、肿瘤外科、口腔科等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