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策橡胶IPO再遭延迟经销商间接持股的背后隐情
近日,中策橡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策橡胶”)的IPO上市审核再次遇挫,因财务资料过期而被中止,截至目前依然无再进展。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包括楼黎航、周伟,而会计师事务所则为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营结构和利益关系,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首先,让我们来揭开中策橡胶及其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早在2020年2月,74名经销商通过设立的持股平台杭州潮升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股中策橡胶。众所周知,中策橡胶在国内轮胎市场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经销商又是其主要的销售经营渠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经销模式的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79.66%、76.61%、78.15%和80.89%。这一比例的高度集中表明,依赖经销商的销售模式对中策橡胶的业绩贡献不可小觑。
那么,为何这些经销商愿意以股权来抵偿债权?回溯到2016年—2019年,这74名经销商曾对杭州元信东朝、绵阳元信东朝合计提供了3.44亿元的借款。可以说,股权转让不仅是对债务的清偿,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利益绑定。在此过程中,这些经销商进入了中策橡胶的股东行列,成为公司的间接股东,有效增强了与公司的合作紧密度,也让他们在未来的销售中占据了更大的话语权。
然而,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尽管这74名经销商持有的合计2.89%的股权,但其销售业绩和毛利率却相比来说较低。依据招股书中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2023年入股经销商的销售金额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占比分别是23.02%、20.89%和19.85%,而同期毛利率也在下降,分别为17.29%、15.44%和13.63%。相对而言,其他非入股经销商的毛利率则表现更为稳定,分别为19.64%、18.38%和16.25%。
中策橡胶对此作出解释,称入股经销商的下游需求多样,包括一些大型经销商往往对中小型制造商进行低价供应,这使得整体毛利率水平较低。同时,这些经销商的覆盖区域广、渠道多,能达到更高的销售任务,反映出一种复杂的市场生存策略。
随着中策橡胶IPO的停滞,市场对其未来的发展与经销商关系的解读显得很重要。这种由多重利益检验形成的结构,既体现了中策橡胶在清偿债务、增强经销商合作的创新思路,也暴露出其在资本化运作中的风险与挑战。正因为经销商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使得这部分股东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整体财务健康。
那么,中策橡胶未来是否能顺利上市?在股东结构与经销商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优化盈利水平,已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或许,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与透明的沟通机制,中策橡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存活并壮大。在马上就要来临的投资者关系沟通中,公司怎么样应对市场变化、尤其是经销商的利益变动,将是关键。
总的来说,中策橡胶的IPO虽因财务资料问题导致审核中止,但这并不影响其作为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地位。而经销商的间接持股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引起毛利水平的下滑,但从长久来看,可能会因其增强的合作契机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未来,期待中策橡胶在市场激烈竞争中进一步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可以让我们共同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